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为什么采购文件中的歧视条款屡禁不止?

时间:2025年05月16日 22:10   浏览数:次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  

原创  张建芳

政府采购中以不合理条款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采购文件中的差别歧视条款屡禁不止呢?


设置差别歧视条款受利益驱使

据了解,实践中有些采购文件设置差别歧视条款,为特定供应商提供便利是利益使然。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可能存在一些供应商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采购单位领导决策,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就已确定供应商并为该供应商量身定制评审因素。这是部分人的私利导致的差别歧视条款。

实践中,还有一些差别歧视条款是为了维护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比如要求在当地纳税达到多少、在当地有多少从业人员等排斥外地供应商的评审因素曾出现在很多项目的采购文件中。

“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各省级财政部门相继出台政府采购示范文本,这些示范文本基本排除了明显的涉及地域歧视的规定。这对于减少差别歧视条款非常重要。”一位监督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使用偏好或先入为主,参考某供应商技术参数

据悉,有不少采购文件的差别歧视条款是为某些供应商量身定制评审因素导致的。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蔡开立告诉记者,有一部分采购人“因人设标”“因货设标”,在采购时通过设置隐性门槛,如给予特定供应商信息优势、需求指向特定供应商、限定企业成立年限等。采购人这样操作,很可能是因为采购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某一家供应商的服务或产品是市场最优的或者与其采购需求是最契合的,这可能与采购人的特定使用习惯与偏好相关。比如,采购人认为之前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好,为了让该供应商获得竞争优势,在为新的采购项目设置评审因素时,脱离市场需求调查为该供应商量身定制评审因素,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需求歧视、规模歧视、地域歧视以及企业性质歧视等差别歧视条款。


不够专业,无法提出合理需求

采购人和代理机构不够专业,是很多采购文件中存在差别歧视条款的重要原因。

南京财经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招标科科长方应群说:“采购人想尽可能采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部分采购人专业水平不够,错误地认为设定更高的采购门槛、设置差别歧视条款才能采购到好的产品和服务。”

实践中,还有部分采购人将项目委托给代理机构后当“甩手掌柜”,评审因素由代理机构设置和最终确定。采购人员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采购标的相关市场信息不熟悉,容易出现采购参数指向特定品牌、采购文件存在差别歧视条款等问题。甚至有的代理机构直接套用市场上同类项目的采购文件,如果被套用的采购文件本身存在差别歧视条款,也会被沿用到新的项目中。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采购人和代理机构需要持续参加专业培训,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提升,差别歧视条款的问题很难根治。


上一条:设备采购,有100项技术指标,每项指标分值必须相同吗?

下一条: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联合采购相关事项的通知